第82章 朱重八携犬子拜见永乐大帝!(2/2)
“闭嘴!咱说你小子真是野心够大的,死了之后庙号叫做成祖。你怎么不去祠堂宗庙把咱的灵牌给拿下来,换上你的灵牌
还永乐大帝,永乐盛世的,咱今天不抽死你,咱就不姓朱!”
说罢,朱元璋不知道从哪里准备好的藤条鞭子,高高举起准备朝朱棣肩膀位置抽打。
此举很是突然,朱标跟杨晨甚至都没反应过来。
只听到一声皮鞭抽打在人身上,哀嚎声跟击打物品的声音同时传来。
老朱没有心慈手软,虽五十,手劲却大的出奇。
或许是愤怒加成下,使得他丝毫没有留情的意思。
连续打了两下,朱棣已经从跪姿变成匍匐。
扬起委屈的头,泪流满面,想说些什么,却被不停哽咽的喉咙给堵住。
杨晨见此,可算是明白朱棣哪怕是当了永乐大帝,依然会对离世多年的亲得感到恐惧。
甚至连做梦梦到都被活生生吓醒。
就老朱这样严厉苛刻的父亲形象,谁来了都会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父皇!够了!”
朱标咬着牙,鼓足勇气,大吼一声,扑向前去!
伸出手护在朱棣面前。
“标儿!你这是干什么!赶紧给咱让开!咱这是在教育这个逆子!”
朱标的意外出现让朱元璋聚在半空的手硬生生顶住。
第三鞭迟迟不落,言辞很是不善地提醒朱标。
“父皇!差不多得了!四弟什么都不知道,事情也都尚未发生,何必这样对他施以重罚。”
原本怒火中烧的朱元璋在朱标这番话下终于恢复了一丝理智。
浑浊的眼眸出现一缕清明,局势没有原先紧张。
“哼!”
冷静归冷静,朱元璋的怒气依然还没彻底消失,他用力将鞭子丢在地上。
就这么落在朱棣面前。
低头最后看了一眼朱棣,朱元璋头也不回的朝台上走去,重新坐下。
朱标则是转身双手搀扶自己的弟弟。
“老四,行了,快起来吧。”
“谢谢大哥.嘶!好疼!”
此时的朱棣也是才满打满算才十九岁,根本就没经历太多,自身阅历少。
他不明白父亲怎么突然对他的态度改变如此巨大。
就好像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状。
“大哥.父皇这是怎么了永乐大帝是谁呀,明成祖又是谁,我怎么以前都没听说过大明朝内有这一号人物。”
“这事情说起来很复杂,我也就直说了,希望你能听明白。
永乐大帝是你以后的年号,明成祖是你以后的庙号
哎哎!老四!老四!这别晕倒呀,赶紧站起来,父皇还在看着呢。”
本来是想要将真相告诉给自己弟弟,让对方等会不至于这么迷糊。
然而他刚刚说了两件事,好不容易站起来的朱棣却是两眼一翻。
整个人腿脚失去支撑力,朝着地上倒头就睡。
朱标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差点跌倒的朱棣,不至于让他受伤。
坐在椅子上,朱元璋眼眸透露失望:“哼!这点事情都接受不了,还晕倒过去,简直是丢尽了咱家的脸面。
就这还敢称之为成祖皇帝,笑话!”
自古以来,庙号就是代表这一位皇帝生前的贡献。
唯有重新缔造中华统一的皇帝才能在庙号里面用‘祖’
例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等等,朱元璋也清楚自己将来若是离世了。
宗室祠堂里面肯定是将他的庙号称为明太祖。
朱棣庙号是成祖,就好像是寻常人的儿子站在亲爹面前说我才是你爹的感觉。
面对这种情况,朱元璋怎么可能不会愤怒到失去理智。
如果不是朱标尽全力的阻挠,恐怕朱棣现在已经落得跟他二哥朱樉一个下场。
坐在一旁观察到朱棣晕过去的杨晨赶紧起身走上前。
还没等他上手,发现朱标已经按压对方的人中穴位。
穴道刺激下,昏迷过去的朱棣朦胧睁眼。
“大哥.我这是在哪呀”
这么一句胡言乱语,瞬间让朱标哭笑不得。
“老四,这是在父皇的书房,你还记得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吗”
“发生了什么事”
在大哥的提醒下,朱棣仔细回忆一番,很快就都记起来了。
只是回忆想起来的他并不开心,反而是泪眼不停。
“呜呜.大哥,我惨了,我要被父皇打死了,我没想当皇帝呀。
我不是永乐,也不是什么成祖,你快跟父皇替我解释解释。”
“唉永乐,我对不起你,这件事都是因我而起,不过你也别太难过,你将来的成就其实也不算很低。
赶紧起来吧,精神点,别丢份。”
“嗯原来是你!我就知道我父皇怎会无缘无故要责罚我!
乌鸦嘴!你真是扫把星,我招你惹你了什么都没干你干嘛要陷害我,都怪你!”
当杨晨的那张满是道歉的脸出现在朱棣视线内。
他第一时间就明白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杨晨!
“行了行了!都给我站好了,一个个的都在这里干什么!
杨晨!你小子刚才跟标儿在
老四这家伙的庙号为什么会是成祖!若是不说清楚,可别怪咱对你不客气了!”
怒气腾腾的朱元璋用犹如钟鸣的嗓音向三人呵斥。
闻言朱标直接将朱棣拖拽起来,让对方站稳脚跟。
一顿倒腾的朱棣现如今浑身上下都是褶皱。
哪有刚才来时的风度翩翩。
杨晨对着朱元璋露出实在抱歉的表情,随后马上说道:
“陛下别急呀,让我慢慢道来。
其实永乐在将自己大侄儿的皇位给抢过来之后,他顺理成章的成为第三任大明皇帝。
只不过他在任期间,不承认朱允炆所在的四年,于是将朱允炆在位的时间归为陛下的洪武年上。”
“呵老四,咱还得感谢你小子,让咱入土了都不能安宁。”
知道自己死了之后洪武年居然还延续了四年,也就意味着大明多出来四年是他的天下。
朱元璋就感到可笑。
台下朱棣则是面红耳赤,他现如今才刚刚弄清楚发生了什么。
想来是自己大哥二哥相继离世之后,父亲将皇位传给大侄儿朱允炆,也不知这个傻小子做了什么,还是他朱棣将来野心膨胀。
反正最后是他自己推翻了朱允炆的统治,将皇位据为己有。
‘看来老和尚没骗我,他所说的大事业当真是大事业呀!’
心想如此,回过神,朱棣还想着跟自己父皇继续请罪。
却没想到,他刚想有下一步动作,就被朱元璋给制止下来。
“行了,你小子给咱站好就行,让那个小混账讲话。”
瞧见朱元璋催促自己,杨晨便接着往下说。
“处理完朱允炆的事情,在永乐看来,他就是大明的第二位皇帝,在离世前,很早就安排后人将来他的庙号定为‘太宗’”
真相大白后,朱棣忽然感到全身轻松。
原来成祖这个庙号根本就不是他自己的意愿。
“至于永乐的庙号怎么会变成‘成祖’,是因为嘉靖帝朱厚熜以外藩身份继承大统。
他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并非皇帝。
嘉靖帝继位后,为了追尊其父,引发了长达三年半的“大礼议”之争。
嘉靖帝也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和正统性。
于是就将朱棣的庙号改为成祖。”
真相大白的那一刻,众人皆是陷入沉默,半响后朱元璋才开口讲话。
“就算不是他想自己庙号为成祖,那他当上这皇帝这件事,咱也很不乐意!”
“陛下此言差矣,永乐登基之后,他的成就我早就跟你们说了。
能够缔造永乐盛世,并且派遣大明水师到远洋之外传播大明国威。
这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壮举,倘若不是永乐派遣水师向着海外探索。
后世南海恐怕会少许多强国,原因就是出走的远洋部分人留在当地,将中原的文化进行传播。”
朱元璋想要贬低朱棣的事情,杨晨那肯定是不乐意的。
虽然朱棣在位期间,的确是有些穷兵黩武,可那都是因为他想要迫切的证明。
证明自己能担任这个皇位,对此他才风风火火的做了许多事情。
编撰永乐大典,命水师到远洋震慑小国,同时不停北上北伐,将鞑靼部,瓦剌部等部落驱赶到大明的边境线。
为此他还是历史上第一个以皇帝身份获得封狼居胥这样荣誉的人。
还有在边境建立了奴儿干都司,其目的就是防止边境作乱。
面对杨晨举例出来的这些功绩,在朱元璋看来的确很厉害。
可他打心里边觉得自己大儿子才是最好的,朱棣能做的,朱标也一定行,为此有些武断。
“既然如此,咱就算是看在这个份上姑且饶恕他一次。”
“儿臣谢父皇!”
能得到原谅,可算是让朱棣内心当中的大石头彻底落下。
他是真怕自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身旁的朱标也松了一口气,他刚才的确很担心自己父皇一个没控制住,把弟弟给活活打死。
真到了那个地步,朱标知道自己定然拦住,他只能去找在后宫当中的马皇后。
除了马皇后能让暴躁到极致的朱元璋冷静下来之外,没有任何人能控制暴怒的朱元璋。
“行了行了,咱可没有彻底原谅你,你被迫起义为了自保咱能理解,可你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咱感到气愤!”
面对训诫,朱棣哪敢反嘴,只能是连连请罪道歉。
“咱现在问你,你老实告诉咱。
将来皇位传到你大哥手上,你小子会不会跟你大哥争夺皇位”
从杨晨哪里知道朱棣将来缔造的永乐盛世很强!
试问,后人当中出现了这样的荣誉,朱元璋会感到失望吗
他不会,开国至今,朱元璋无时无刻不想着将总是入侵边境的那些蛮族全部杀掉。
最好是能将对方赶跑,跑远远的,不会打扰到大明休养生息。
然而大明当今实力有限,也分不出那么多精神。
一方面需要恢复民生,一方面又要时刻提防敌人冒犯。
现在想要筹集一次北上的粮草都需要提前准备一年时间。
为此他感到很是苦恼。
却没想到,朱棣能北上抗击北元,将其驱赶远离大明的国土。
使得大明国威显赫,令敌人不敢冒进半分。
这样的荣誉朱元璋怎么可能会讨厌呢
可是,这就显得朱棣很强,很有本事。
他不清楚朱标将来上任后能不能做出这样的功绩,为此他感到十分苦恼。
四儿子比大儿子还要优秀,那么皇位应该传给谁呢
就算他传位给朱标,将来朱棣想要谋反怎么办
朱棣的实力已经摆在这里了,朱标或许文治方面能压倒朱棣,可亲自带兵打仗方面就显得有些跟不上。
老朱话音落下的那一刻,朱标也看向自己这位弟弟。
他也想知道答案究竟如何。
没有多想,朱棣惶恐不安的立马回答,避免自己父皇对他有多余的猜忌。
“父皇!儿臣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可儿臣内心所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为大明征战沙场!
从小儿臣就知道父皇每日在外蹦波日夜操劳,辛辛苦苦浴血奋战,一切都是为了咱家,为了天下能和平。
敌人屡屡进犯大明,儿臣身为塞边藩王却不能为大明做些什么,为此儿臣感到很是苦恼。
若是有机会,儿臣只想带着兵马离开藩地,将来犯的敌人全部都杀了,为因他们而死的百姓报仇!
如果将来大哥当政,儿臣定然会心服口服。
儿臣自己,包括儿臣将来的所有后人,他们也一定会对大哥当政无任何异议。
我这一脉,永远留守在边疆,成为守护大明的第一道盾牌。
父皇!儿臣的性子,您是知道的呀!”
跪在地上的朱棣声嘶力竭,他无不想要证明自己的忠诚。
虽说他不知道事情的全貌,却不影响他想要活下去的心念。
听着自己儿子的解释,朱元璋深深叹气说道:
“造孽啊,咱没想到你们几个兄弟都如此优秀,更没想到老四你身上居然能做出这样的功绩。
唉咱实在是担心,将来咱走了,你们兄弟几人之间出现兵变,最后将刀剑刺向至亲,那该怎么办
你们父皇我从小就是一个人长大,没有体会过亲人在身边是什么感受。
为此才希望你们兄弟几人平日能好好相处。
特别是藩王,尽全力辅佐你们的大哥,目的不就是为了让大明变得更好吗。
可是咱没想到,你小子的能力居然这么强大,咱终究是小瞧你了。”
想到自己父亲说的一切,朱棣就感觉自己活的可真累,内心却有些触动。
他父皇说他的能力强,是在承认他了
‘我朱棣获得父皇的认可了!我获得父皇的认可了!’
内心雀跃的朱棣脸色终于没有先前那么难看。
反而是能正视自己,不在像刚才那么畏惧。
“启禀父皇!儿臣知道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
对于儿臣来说,坐在皇帝这椅子上实在是太头疼了,不能随心所欲,需要掌管天下大事。
还要跟朝廷上的人勾心斗角。
更不要说整日处理政务了,自从大哥当了监国太子,大哥就没机会跟兄弟几人谈心说事。
为此儿臣就决定,将来若是有机会,我必然是骑马提剑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我只喜欢舞刀弄棒,不喜欢朝政。
倘若有的选,儿臣希望不仅仅是当一名塞外藩王,而是当一名真正的武将!”
朱棣神色凌然严肃认真的说道。
他的这个举动,让在场三人都愣住了。
朱标没想到自己这个弟弟的梦想居然这么直接,不想当藩王反而是想要去当一名将军。
要知道整个大明,多少人想破脑袋都想着当一位王爷。
只要能混上一个王爷,这辈子不愁吃不愁喝,能舒服到死。
反观自己这位四弟,哪里危险就往哪里跑。
不过这也是有迹可循。
朱棣从小就顽皮的性子,整个老朱家都知道。
上学不读书,要逃课去翻墙爬树,甚至刚过十岁生日就敢一个人从后方跑到前线去找父亲。
胆子不大,没有一定勇气的人可不敢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到处跑。
“陛下,我能证明永乐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他的确不喜欢政务。
因为永乐在位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面,他处理政务的时间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大部分朝廷政务都是交给他的儿子处理。
虽说前期对这位大儿子很不喜欢,可到后边他才发现,这位儿子十分精明能干。
渐渐地才将继承人定位于他。
后世将其调侃为永乐的太子为常务副皇帝。
意思就是一个时代有两名皇帝存在,只不过一个是正,一个副。
为此缔造出五龙同朝的百年佳话。”
杨晨实在是看不下去朱棣的处境如此卑微。
事情的一切都是因为他而起,那么他必须要站出来为朱棣说两句话。
“五龙同朝这又是什么”
朱元璋挑眉轻声说道。
如果有错别字了,还希望各位读者大大能长按纠正!感激不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