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卡门线高度飞行测试圆满成功(2/2)
很快的,它的速度就达到了7马赫,“雷鸟”号已经完全跟不上了,王建昆也没有硬跟,即使“雷鸟”号最高速度能达到10马赫,可是高度却永远上不去了。
之后的几分钟里,王建昆就坐在7马赫的“雷鸟”号驾驶舱里,用脑波头盔接收各地传回来的检测图像和数据。在到达斯里兰卡附近空域时,“启航号”的飞行高度达到了7万米,而且爬升速度还是飞快,在到达赤道附近时,已经来到了卡门线10万米,不过速度还没有达到23马赫,只有20马赫。
王建昆一边查看各观测点回传的数据,一边让智子进行辅助计算。
智子的量子计算不是盖的,2秒钟不到,它就完成了解算,它告诉王建昆,空载状态下的“启航号”完全有能力直接从缅北基地起飞然后直接越过卡门线到达外太空,最终的飞行轨道预计能达到300公里左右。
得到这个数据后,王建昆根据此时完成了又一次迭代的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知道如果挂载上两枚固体火箭发动机当助推器,然后用飞艇从4万米左右的高空释放的话,应该能够将满载的13吨载荷送到近地400公里左右的的椭圆轨道或者300公里左右的正圆轨道。
就在王建昆测算的时间里,“启航号”在卡门线附近飞行了很短的一段距离,然后在地面人员的操控下开始掉头向下。
掉头向下的瞬间,它的速度开始增加,渐渐的从20马赫,逐步来到22马赫,然后突破第一宇宙速度,来到了24马赫,最终在26马赫时,“启航号”的发动机逐个关闭,机体也开始由头朝下改为屁股朝下。
因为它即将要进入黑障区了。
黑障区通常出现在离地面35到80公里的高度。
当飞行器返回时,以极高速度进入大气层,在这个高度范围内,飞行器周围会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温度剧增,导致气体分子与飞行器表面被烧蚀的材料均发生电离,产生等离子体鞘套,对电磁波产生吸收衰减、折射、反射、散射等效应,从而导致飞行器内部与外界的无线电通信异常乃至中断,形成黑障区。
当飞行器高度下降到约35公里左右时,速度也慢下来,黑障区自然就消失了。
这段距离是最危险的,地面操纵人员没办法再对它进行控制,只能靠着之前设定好的飞行程序飞。
王建昆此时也比较紧张,如果进入黑障区后发生危险,那么进入太空的时间就要大大延后了,到时候他将不得不先制造一款载人的航天飞机,他亲自驾驶,用超能力护航,然后带着航天飞机跨过黑障区。
此时各光学跟踪仪器正紧紧的盯着那从天而降的大火球,里面就是被高温等离子体包围着的“启航号”。
大概3分钟后,大火球快速的变小,然后又瞬间消失了,光学设备里已经可以看到“启航号”的面容了,它的下部是炽热的红色,那是隔热瓦被烧蚀了。
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代表着“启航号”成功跨越黑障区了,它的机体强度,隔热设施,飞控程序都不需要大改了,等到达基地后调取了数据,再稍加完善就能进行下一次任务了。
“启航号”航天飞机与美国的航天飞机是有很大不同的,它主要靠内部燃料箱的燃料,不像美国的航天飞机,燃料箱是一个橘色的大罐子挂在航天飞机的腹部的,上升时用完了燃料就抛掉,返回时是全靠滑翔到达地面的,所以美国的航天飞机使用时限制很大,降落时要选择好位置,不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脱离太空的。
此时离开黑障区的“启航号”已经打开了尾部的其中2台旋转爆震发动机,机身开始改平,然后在3万米的高空调转机头,朝着缅北基地开去,其实打开1台旋转爆震发动机,也能够推动“启航号”以1.5马赫的速度飞行了,此时打开2台,是为了更保险一点,航天飞机的平衡性会更好一些。
王建昆的“雷鸟”号离它不远,5分钟不到就与安全回来的“启航号”汇合了。
两架飞机保持着300米左右的水平距离,迎着阳光往缅北基地驶去。
王建昆在空中就开始了工作,用超能力将“启航号”投射到脑海里,分析机身上不同部位的情况。
此时近距离的观看,“启航号”航天飞机宛如一位历经战火洗礼的勇士,在空中缓缓的飞行回营。
它的机身及腹部,布满了斑驳而触目惊心的烧蚀痕迹,那是它穿越太空与大气层激烈摩擦的见证。
机翼下方,原本光滑的表面此刻像是被岁月和烈火雕琢过一般,呈现出不规则的纹路和深浅不一的坑洼。隔热瓦,这些曾经抵御了2千多度等离子火焰烧灼的守护者,已然面目全非。
它们有的地方变得焦黑,仿佛被墨汁浸染过;有的地方呈现出诡异的扭曲形状,仿佛是在高温的肆虐下痛苦地挣扎变形。
在那高温的炙烤下,隔热瓦的颜色变得深浅不一,有的地方呈现出暗红色,如同燃烧后的余烬,还散发着丝丝余热;有的地方则是近乎黑色,仿佛是被无尽的黑暗吞噬。它们原本整齐排列的状态也被打乱,有的翘起,有的脱落,就像是经历了一场无比惨烈的战斗,虽胜尤伤。
整个航天飞机散发着一种沧桑而坚毅的气息,它虽然带着满身的伤痕,却依然稳稳地在空中飞行着,仿佛在诉说着它在太空中的传奇经历,以及那惊心动魄的回归之旅。
到达缅北基地上空时,王建昆在空中盘旋,目视着“启航号”在地面人员的操控下安稳的落地。
然后他的余光看向跑道的尽头,那里的地面已经摆好了很多旗帜和朵,那是庆祝“启航号”成功返回的。
这些新人类研究员虽然情感方面比较淡,但是他们在进行这种非常规的太空探索任务时,还是非常激动的,在他们的通力合作下,“启航号”能完美的完成卡门线高度测试,那必须得小小的庆祝下。
王建昆自己当然也很高兴,他驾驶着“雷鸟”号在跑道尽头不远处降落,然后快速的下了飞机,小跑着来到控制室,跟控制室内的新人类成员挨个握手。
这时候他没有用脑机跟他们交流,而是用嘴巴对他们说一些庆祝和鼓舞的话。
整个基地热闹了大概半个多小时,然后才在总指令长的指挥下,又投入到了后续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中。
王建昆也没有闲着,他也参与到了数据分析上来,跟随着地勤人员,先用能够消除太空电离辐射的洗涤剂对机身进行清洗,然后开始从外到内,将零件一个个拆卸下来。
这“启航号”航天飞机虽然是用超能力制造出来的,但后续还是需要进行常规制造,全解阵必须掌握这种高端设备的加工和组装,所以现在就要开始收集数据,为后续的常规制造做好准备。
王建昆在收集到主要的数据后就离开了,然后跟小舅进行了通话。
“小舅,好消息,‘启航号’的卡门线高度测试非常完美,它从基地起飞,然后在赤道附近就飞到了10万米的高度,速度也达到了20马赫,非常接近第一宇宙速度了,而且返回时的最大速度也达到了26马赫,这代表着它有能力在卡门线下就飞到第一宇宙速度。”
“恭喜你建昆,太空梦马上就要实现了。”
“同喜同喜,小舅,我打算明天再进行一次卡门线高度的飞行测试,后天让‘启航号’进入太空飞行。”
“好啊,要我做什么吗”
“准备好庆祝,准备好轻功酒还有牛肉火锅吧,哈哈。”
“好啊,我这就开始安排了,等下我也把消息告诉几位高层,让他们也有思想准备,咱们全解阵将成为全球第四个独立完成卫星发射的组织了,而且是用的最先进的航天飞机发射的。”
“嗯,咱们到时候一起庆祝。”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