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 第206章 卡门线高度飞行测试圆满成功

第206章 卡门线高度飞行测试圆满成功(1/2)

目录

第206章卡门线高度飞行测试圆满成功

1984年2月27号一早,王建昆终于收到了各高空飞艇都到达了指定位置的消息,这代表着全球测控系统已经准备好了,就等“启航号”航天飞机就位了。

此时的“启航号”航天飞机跟一开始制造出来的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这些天旋转爆震发动机的测试还在不断进行,王建昆每天都会根据前一天的实验情况制造出新的发动机出来,就是通过这种每天都迭代一次的办法,现在安装到“启航号”上的旋转爆震发动机的性能又提升了一大截。

王建昆给这第二款定型的旋转爆震发动机命名为d-2,它的重量是520公斤,比d-1重一点,长度还是1200毫米,直径也保持不变,还是760毫米,但是推力达到了15吨,持续工作时长能达到3小时。

因此安装了新款发动机的“启航号”航天飞机飞跃卡门线的时间能大大减少,货舱能搭载的物体重量相应的也能增加2吨了。

“小舅,空中测控和地面测控都已经就位了,我打算今天就安排一次高空测试。”王建昆发信息给小舅。

“今天就进行也可以,不过我没时间去观看了,郎道那边有点事情要处理,我赶不过来。”

“好吧,你先忙,今天的测试还是在卡门线内,主要是看看‘启航号’的最大速度能不能达到23马赫,以及在这个速度下,它能否安全的飞行,等卡门线内的测试完成了,才会进行真正的太空测试。”

“嗯,我知道了,你自己注意安全,等你的好消息。”

“好,我要准备出发了。”

王建昆跟小舅通完消息后,就开始发布命令,让基地内的航天研究所,高空飞艇测控队,地面的大型雷达站,阿根廷和非洲两大基地都做好准备,按照他下发的指令执行。

收到消息的各地都开始了紧张的准备起来。

首先是基地内的航天研究所,之前的那位指令长这次还是承担着这一角色,在他的指挥下,航天研究所的地勤人员将“启航号”进行了燃料加注,然后用大拖车拖行到跑道上。

此次任务还是由“启航号”从地面直接起飞,当然它是空载的,后续如果要装载货物,就需要安装固体火箭助推器,然后到高空进行释放,这样才能够摆脱地球引力飞到太空。

“报告总指挥,‘启航号’已经准备就绪,请指示。”总指令长在接收完各系统的反馈后,向王建昆汇报。

“按照实验方案执行,后续除了紧急情况发生才需要向我请示,其他时候都按照实验方案执行,我将驾驶‘雷鸟’号跟随‘启航号’飞到4万米的高空。”

“收到。”

“各单位注意,10分钟倒计时准备。”总指令长看了下天气情况,下达了倒计时指令,这代表着“启航号”已经进入了发射倒计时,各单位也开始做最后的检查,确保飞行试验开始后,他们都能观测到“启航号”。

初春的阳光倾洒在缅北基地内的航天研究所跑道上,一片温暖而明亮。

“启航号”航天飞机静静地停在跑道的起点,在阳光的照耀下,它那上白下黑的机身闪耀着神秘而冷峻的光芒。

航天飞机尖尖的脑袋高昂着,仿佛在向天空诉说着它的渴望与决心。方方的机尾稳固而坚定,如同一个可靠的后盾。三角形的机翼舒展着,好似准备拥抱广阔的天空。

此时,微风轻拂,风速1级的春风温柔地吹过,仿佛在为启航号送行。跑道两旁的工作人员们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最后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倒计时1分钟准备。”

“倒计时10秒,10,9,8……,3,2,1,启动。”

随着指令的下达,启航号航天飞机的发动机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那声音逐渐增大,仿佛是一头即将觉醒的巨兽在咆哮。

“启航号”开始缓缓地在跑道上移动,速度由慢变快,机身微微颤抖着,带着强大的动力与决心。

跑道周围的景物迅速向后退去,启航号的速度越来越快,犹如一支离弦的箭。它的起落架在高速的摩擦下,与跑道擦出绚丽的火。

在那一瞬间,“启航号”航天飞机以一种决然的姿态冲向天空,它的机身逐渐倾斜,向着那无尽的蓝天飞去。在初春晴朗的天空中,留下一道美丽而壮观的轨迹。

而王建昆在几分钟前就驾驶着“雷鸟”号升空了,然后在离地300多米的空中盘旋,等待“启航号”从地面起飞。

旋转爆震发动机的动力确实更强劲,大概20秒不到,“启航号”的飞行速度就跨越音速来到1.5马赫了,高度也来到了8千多米。

因为“启航号”没有隐身功能,所以在缅甸这段飞行它将保持低于2马赫的速度,高度则尽可能的高。

所以此时“启航号”在越过缅北盆地,来到山脉上空后,在地面控制人员的操控下,调转飞行方向,由往西飞改向沿着山脉往南飞。

幸好这一段低空飞行都是在全解阵控制的地盘上空,所以保密性还是能达到的。

转向完成后,“启航号”的速度没有怎么增加,但是机头抬得比较高,3台旋转爆震发动机的推力快速的把它往更高的空域推去。

王建昆此时驾驶着“雷鸟”跟随在“启航号”的后面,一边收集飞行时机身周围的气流情况,一边观察“启航号”的内部,确保它在4万米以下空域能够保持安全。

此时3台旋转爆震发动机的功率开始达到60%了,总推力测算下来已经达到了27吨,推动着空载的只有15吨重的“启航号”快速的爬高,在即将到达孟加拉湾上空时,它的高度已经来到了4万米了。

它的高度还在不断的攀升,王建昆的“雷鸟”号已经飞不上去了,所以只能看着“启航号”离他远去。

他没有回头,而是在4万米的高空逐步加速,在“启航号”的下方跟随它向大洋上空飞行。

随着“启航号”的高度越来越高,即使是有着6.0视力的他也看不到了,于是不得不接入到空中监测系统。

此时在4万米的高空中,有一连串的高空飞艇正在用携带的光学仪器和雷达观察着“启航号”。

王建昆接入系统后,可以通过脑波头盔“看到”正在往卡门线冲击的“启航号”。

其中有一艘飞艇的视角正好对着“启航号”的尾部,只见光学跟踪仪器的视野里,3台旋转爆震发动机发出湛蓝色的尾焰,机身在尾焰的高温下变化了形状,那是光线在穿过极高的温度时发生了扭曲。

此时3台旋转爆震发动机的功率已经开到最大,所以“启航号”除了高度在不断升高,速度也在不断着向上跳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