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建设(1/2)
第210章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建设
1984年3月下旬,缅北基地开始了密集的卫星发射,每隔3到5天,“启航号”就会升空一趟,将“信使2号”通信卫星发射进入780公里的极地圆轨道上。
随着通信卫星的不断升空,缅甸以及附近区域都能接收到卫星信号了,越来越多的新人类和植入了脑机芯片的自然人开始通过卫星网络进行联通。
而有了卫星信号覆盖的区域,王建昆和全解阵组织对新人类的控制力大大加强,不再担心其突然离开信范围然后失踪了。
此前在印度加尔各答区域就发生了一起新人类失踪事件,当时那名被派往加尔各答地区收集公开情报的新人类探员落地不久就突然断开了与总部的联系,其内置的脑机芯片未发回警报,是突然失踪的。
而发现其失去联系是在2天之后了,在派其去加尔各答地区时就考虑到了那边的通信困难,所以约定是2天联系一次,用其带去的秘密电台与空中的巡航飞艇连接,然后把信号中转到缅北总部。
2天之后因为其未能在约定的时间发回信息,这才触发警报。
当时小舅赶紧调派印度东部区域的情报力量,然后又派遣了一个6人精锐战斗小队进入加尔各答寻找那名失去联系的新人类。
最终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寻找,才在一所医院找到这名新人类的遗骸,其体内的双肾丢失了。
战斗小队将其遗骸带回了总部,然后读取了其脑子里的脑机芯片的数据,发现其下飞机后按照预定方案去寻找落脚点,但是当他在加尔各答贫民窟住下没多久就拉肚子,而且特别严重,于是不得不去医院治疗。
在医院抽血后,回到贫民窟的居所不到半天,就被一伙人闯入房间把他迷晕,然后被带到了一家黑医院,他在睡梦中被取了双肾,术后伤口未缝合好,死于失血过多。
因为他被麻醉药麻醉了,脑机芯片控制肢体的能力大大下降,躯干的神经系统进入了麻痹状态,肌肉也是受麻醉药影响而失去控制,所以之前的预案没有发挥作用。
自那之后,全解阵开始对外派的新人类和植入了脑机芯片的自然人进行了更严格的管理,一些通信特别不便的地方就暂停了派遣,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幸好那家黑医院只是动了那名新人类的肾脏,没对他进行全身解剖,不然脑机芯片就有可能暴露了。
现在随着全球卫星通信系统的逐渐完善,所有拥有脑机芯片的人都能与天上的卫星进行联系,全解阵的触手可以逐步伸向那些原本通信困难的地区了,不用再担心情报人员或者行动人员失去联系。
而在全球卫星通信系统建设的间隙,王建昆完成了第一枚导航卫星的制造。
它被命名为“北斗1号”,将来的导航系统也将被命名为“北斗导航”。
它的总质量达到了6吨,是一个重量级的大卫星。
未展开时总体呈长圆柱形,长度有5米,直径有2米。
太阳能帆板和信号收发装置展开后,像一个“工”字,其两头是展开长度达到20米的太阳能帆板。
卫星信号转发天线和其他仪器在中间部位。
因为它实在是又大又重,所以“启航号”发射它时每次只能携带一枚升空。
在3月20号这天,王建昆制造完成了这第一枚“北斗1号”导航卫星,于是让基地赶紧将这枚新卫星排上发射计划。
“报告总指挥,根据天气情况和‘启航号’保养情况,2天后可以安排‘北斗1号’通信卫星升空。”
“2天后也好,那就按照这个时间来做发射计划,待会我把这枚卫星的运行参数发给你。”基地内负责卫星发射任务的负责人汇报道。
“收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