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原始文明成长记 > 第45章 打摆子的车轮(春节爆更1/5)

第45章 打摆子的车轮(春节爆更1/5)(2/2)

目录

另一个是木豚,木豚这人很老实,不爱和别人交流,战斗力也不高,没什么突出的特点,但就是这样一个默不作声的人,如果专注一件事情,那他的成就一定不低,所以罗冲把他也叫来了,以后他俩就是汉部落的专职木匠。

直径小的轮子最少用两段木头做外圈,或者三段,总而言之,段数越多,每一段的弧度就越小,这样就把一个圆圈分解成多段的弓形,圆圈不好弯,弓形总没问题了吧,要不长弓是怎么弯成弧形的。

然后在轮心的外径上平均分出发条的连接点,打孔的方式依然是烧红的铜棒和手钻,只是为了提高生产速度。

三个人用了一整天的时间打造这款小推车,轮子的发条只有10根,就这还是一根一根用刨刀刨出来的,速度太慢了,罗冲打算下次改进工艺。

外圈的两段橡木,接口处用了u形铜钉来固定,车轴也是木头的,推起来还算平稳,上面是一个木板做的灰斗,接缝处全部是榫铆结构,除了车轮上用了四个铜钉,其他全木质结构。

语文课上学过‘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古代的车轮都是用直木弯曲,然后烘烤定型的,但是古人再牛叉,也不可能直接把直木烤成一个圈出来,所以车轮一般都是分段的。

还有就是轮心的宽度不够,和车轴接触的长度太短了,导致车轮滚动时左右打摆子,下次还得加长轮心才行。

轮子的外圈是用两段橡木烤成的,也就是两个大致的半圆形,烤橡木当然也有讲究,要把树皮的那一面放在外面,因为靠近树皮的木层比较坚硬,放在外圈一是耐磨,二是树心材质较柔软,适合向内挤压收缩。

印象中这种木轮车在国内基本找不到了,就算偶尔碰上个马车,上面用的也是橡胶轮胎;只有那个大英帝国还保留了不少这种古董玩意,尤其是女王的座驾。

族人们是非常开心的,但是罗冲并不乐观,因为工具原始简陋,这个小推车可以说的上是粗制滥造,性能方面只能说是‘能走’而已,也就是推着会转圈,但是绝对用不了多久就会散架。

先把锯好的橡木条淋上水,在放到一节事先准备好的粗圆木上定型,然后用粗麻绳套成一个绳圈把橡木条箍紧在圆木上,最后在圈,使橡木条逐渐弯曲定型。

经过第一天的使用,族人们对于这种新出现的运输工具很感兴趣,自从罗冲搞出了编筐,汉部落才算告别了肩扛手提的模式,改成了背背篓或者挑扁担的模式,现在出现了车,这又将是一次改革。

人累得半死,工作效率又低,因此,一种方便快捷的运输工具就必须马上出来了。

发条太少了,十根发条根本不足以支撑一个圆形,古代的车轮上面都是二十多根,三十多根的,发条少了就无法支撑外圈保持圆形,载重量大了之后,外圈就会有崩开或者变形的危险。

烤木头车轮,罗冲没见过,但是烤橡木酒桶罗冲是见过的,酒桶一般都是用橡木板弯曲烤制定型的,而罗冲却拿橡木做车轮子。

求推荐,求收藏,求评论,求打赏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