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山东来信(6)(1/2)
第266章山东来信(6)
不过,现在发展水军不行,但发展火药这种东西还是可以的!
火药是一种燃烧发生爆炸的混合物,早在中国的唐代就已经发现了火药的制作方法。
据史书记载,唐代人使用硝石、炭和硫磺等材料制成火药,用于制作烟、礼炮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药的制作和应用逐渐发展,到了宋代时期,火药的制作方法得到了改进和完善,火药成为了重要的军事利器,用于制作火枪、火箭等。
而在杨康的面前,也摆放着一支姜胜去盗来的火枪,看上去有些残破,上面的漆色早已脱落,露出了斑驳的红褐色痕迹。
枪管尤为细长,枪托呈圆筒形,顶头有一个凹槽。
杨康拿过一旁的铁钎子轻轻戳动了一下枪口,顿时冒出阵阵火光。
杨康自然也对后世的枪械了解并不是极深,想要一步登天改进到近现代时期的那种程度是很难的。
尽管如此,他也清楚中国发明火药、火枪要比西方早好多年,之后却被西方人后来居上,限制住火枪技术发展的,乃是枪管的锻造,尤其是制作枪管的铁与钢。
如果一支火枪的枪管质量不达标,那便非常容易引起炸膛,这是一件极为危险之事。
同时它还限制了射击的距离和射击的频率,故而即便它的威力要强于弓弩,但射程、射频皆不如弓弩的情况下,一直也无法将弓弩淘汰掉。
而想要提高枪管的质量,那么便需要提高冶铁锻钢的技术,在这方面,杨康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在这方面他选择了高炉冶炼技术。
这项技术乃是18世纪的西方使用高炉冶炼技术生产铁矿石,其中最重要的发展是使用焦炭作为还原剂。这种技术使得生产出的铁含有较低的杂质,提高了后续制造锻造钢材的质量。
高炉是一个巨大的砖石结构,呈圆筒形。它通常由炉缸、炉体、炉帽和炉底组成。炉缸位于炉体的底部,用于收集和排放炉渣。
炉体是主要的冶炼区域,其中包含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的堆放区域。炉帽位于炉体的顶部,用于排放废气和收集烟尘。炉底是炉体下方的区域,用于收集和排放铁液。
这些,其实只是他以前上高中时期一次做题时遇到才了解的,他也只能真是庆幸自己居然还能勉强记住这些,并且派上用场。
之后只需要准备好原材料就可以开始冶炼。
当然,火枪的制作并不是杨康认为最重要的,毕竟杨康不可能给予它一个跨时代的提升,而且自从获得了《武穆遗书》之后,野战在他看来也并不是什么极为困难的事,难的地方在于攻城。
虽然自己手下有着一大批武林高手,但想要攻打下一座地势险峻有着高大城墙的城池,如果没有内应选择强攻的话,无疑十分困难,强攻的损失暂且不提,光是在时间上的耽搁极为容易延误战机。
即便自己等人可以采取夜袭,但这种级别的武林高手,培养一个是极为困难的,随便损失一个都足以让人心疼。
特别是自己也不敢保证敌人之中是否也藏有高手,随时准备守株待兔。
而自己虽然武功高强,但总不能每次攻城都自己身先士卒,先登夺城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