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山东来信(6)(2/2)
那样虽然容易使人热血沸腾,却也容易得到针对。
杨康真正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用火炮来攻城!
很多人都知道蒙古人西征时可谓一路砍瓜切菜,然而那些西方人真的那么菜吗即便野战不敌蒙古,但若是坚守着那一座座城堡,蒙古人也得因此耽误极长的时间。
这也是蒙古灭金、灭宋都费了数十年的原因之一。
之所以蒙古西征时那么猛,除了蒙古人的战术得当,真正强在他们从汉人手中学习、使用了火炮,使得他们在野战无敌的情况下,攻城拔寨,无往不利!
除了在攻城时,火炮还可以装载在船只上,这是他尚未开始发展的水军重要工程,有了这些,未来海上交战的时候,自己永远胜于对方。
而杨康的锻钢技术除了可以用在枪管上,自然也可以用在炮管上,这将极大的提高明教未来火炮的射程,即便此时各国的火炮技术已经开始发展,射程也绝对不会胜过明教火炮,只能够被动挨打。
毕竟,真理之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
毕竟,即便是杨康这种级别的武林高手,面对火枪还有能力抵挡,但面对火炮,如果跑不掉那也不用跑了,根本挡不住!
当然,这些仅仅只是提升了射程和威力,准度却不能够保证,同时就在嘉兴这么一隅之地,杨康也不能在野外试演。
毕竟火炮的动静可不小,周边收了他不少贿赂的官员也绝对不敢再知情不报,这只能在考虑占领了夷洲岛后再进行了。
至于射击准度,杨康则也并不担心。
他早就开始大规模制造玻璃了,而玻璃除了可以作为装饰品意外,同样还能作为镜片。
此前杨康的玻璃工坊之中,已经开始制造了近视眼镜和老眼镜,对于那些文人和老年人来说,实在是久旱逢甘霖,不惜费大价钱购买。
而除了这些作用外,杨康自然也能制作望远镜,毕竟原理也不复杂。
望远镜在航海之时具有巨大的帮助。在航海的过程中,不断观察风向、风速、风向变化及海洋波动,从而判断航线,避免迷失方向,这些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
而在作战中,也能够起到侦察战况、了解敌情的作用,这样他们便料敌机先,打起仗来也从容不迫得多。
甚至,还能在每支枪的枪管之上也安装一个小型望远镜用来校准,不过考虑到目前枪支的射程,这也实在太奢侈——简直是大材小用、杀鸡用牛刀了。
不过,用在辅助炮兵瞄准这方面显然是足够了。
而正在杨康手忙脚乱的忙着火药发展的时候,山东地区的杨妙真也终于又来信了。
杨康从姜胜这个轻功极好的信使工具人手中接过信,查看一番之后,杨康也不得不将这些工作推迟一下。
这次的内容也十分的重要,杨康得紧急召开明教的高层会议,他也得又一次远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