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玉石行业大遗憾(1/2)
李一帆忙碌了一天,最大的收获就是,下午在小疙瘩的领路下,找到了维族玉石商人阿卜杜瓦力,换回来一批和田玉。
傍晚又找到一家维族老板,名字叫拜禾伊明的商户家里,拜禾伊明会讲汉话,很好交流。
传说和会讲汉话的人打交道必须当心,这位拜哥伊明商人太也精明,和他做生意真的是非常难受,他质量不好的和田玉,都要比阿不都最好的玉石,要价还要更高。
最后的结果就是各分东西,没有做成任何交易。
一大堆和田玉换回来了,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假货。
其实,真正看出来真假和田玉的人不多,而且,和田玉风靡年代久远,声名远播,不但周围的商家都在寻找和销售和田玉石,我们自己跟风造假的自然而然也大有人在,和田玉造假的技术水平也是日新月异,大块的山料切割成小块,装在圆桶里机械转动滚圆,滚圆后的椭圆形状染色当作和田玉籽料,这是造假界公开的秘密。
根据传说,在清朝的末期,有一位商人,学会了用一种叫黄明草的染料,在和田玉上造假,造假的技术炉火纯青,没有人能看出来,都以为是真的,但是,这个人死后,这一招技术失传了,没有留下造假技术。
真以为玉龙喀什河里会挖出那么多的籽料吗?作者自己在和田住一个多月时间,天天摸黑去玉龙喀什河里,中午吃干粮,晚上摸黑回来,天天忙碌就没有见到过和田玉的影子。大块的和田玉就没有想过,人家都是铲车挖掘机机械化来找和田玉的,咱就一把洋镐一把铁锨,起早贪黑的忙活,苞米粒大的一块和田玉,都没有见到过。
历史上四大美玉已经或多或少收集三种了,最后一块石头,就是缺憾的美,明朝末年,蓝田玉就失去了踪影,找不到了。
蓝田玉有“玉种蓝田”之美称,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的玉种之一,早在万年以前的石器时代,蓝田玉就被先民们开采利用,春秋秦汉时蓝田玉雕开始在贵族阶层和上层社会流行,唐时达到鼎盛。着名的秦始皇传国玺就是用蓝田水苍玉制成,此后玉玺一直作为皇权的象征,在中国君主专制社会流传千余载。“蓝田玉”之名是因其产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蓝田山而得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