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1/2)
(1)在岁月的长河中,古人的智慧如璀璨的星辰,点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他们的话语,虽历经千年,却依旧熠熠生辉,启迪着后世子孙。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这句话,如一道清泉,流淌在我的心田,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对于言行举止的敬重与谦逊。
在古代,人们崇尚言行一致,认为言语是心灵的流露,是品德的体现。因此,他们不会轻易开口,更不会随意发表言论。在他们看来,言语是一种责任,一种承诺。一旦说出,就必须做到,否则便是失信于人,有辱斯文。这种对于言行的敬重,使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尤为谦逊和谨慎。
“耻恭之不逮也”,这句话更是道出了古人对于谦逊品质的重视。他们深知,真正的谦逊并非表面的低头哈腰,而是一种内心的敬畏和自省。他们时刻保持着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他人总是恭敬有礼,对待自己则是不断反省,力求进步。这种谦逊的品质,使得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轻易失去信心和勇气。
在今天这个喧嚣的社会里,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古人的这种谦逊和敬重。我们习惯于随意发表言论,甚至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利益。我们追求的是张扬个性,却忽略了谦逊的力量。然而,正是这种谦逊和敬重,才是我们走向成功和幸福的基石。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铭记古人的教诲,学会在言行中保持谦逊和敬重。我们应该少说多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以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品德、有修养、有智慧的人。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里,让我们一起重拾古人的智慧,用谦逊和敬重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让我们的言行成为心灵的流露,成为品德的体现。让我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不忘初心,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与温暖。
(2)古言未出,耻于言不逮——孔子谈诚信与谨言慎行
在古老的东方智慧中,孔子的一席话如晨钟暮鼓,回响不绝:“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这句话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古人心灵深处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对于言行举止的重视程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