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2/2)
古者,即古代的人们,他们为何言之不出呢?不是因为他们无话可说,而是因为他们深知言语的分量,明白一旦出口便难以收回。在他们看来,轻率地发表言论,却又不能做到言行一致,是一件极其可耻的事情。这里的“耻”,是对自身言行不一的深深羞愧,是对诚信缺失的深深自责。
那么,何为“恭之不逮”呢?恭,即恭敬、谨慎;逮,即达到、实现。恭之不逮,便是说的和做的不能相符,言语和行动之间存在差距。古代君子以此为耻,他们追求的是言行一致,是说到做到。在他们看来,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说了多少漂亮话,而在于他是否能够言行一致,真正做到自己所说的话。
孔子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他看来,做人应当谨言慎行。言语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轻率的言论可能会伤害到他人,也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困境。因此,我们应该在说话之前三思而后行,确保自己的话语既能够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又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行动的力量。很多时候,说得多做得少甚至只说不做,会让人失去信任。而一个真正有诚信的人,他的话语和行动是一致的,他能够说到做到,让人信服。这样的人才能够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借鉴古人的这种智慧。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忽略言语的分量,轻易地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然而,这些言论可能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也会让我们自己陷入困境。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谨言慎行的态度,不轻易发表言论,更不能说出一些不负责任的话。
此外,我们也应该注重行动的力量。与其空谈理想和目标,不如脚踏实地地去实现它们。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比任何言语都更加有力。
总之,孔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说了多少漂亮话,而在于他是否能够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谨言慎行的态度,注重行动的力量,用实际行动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诚信、有价值的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