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郑国的忐忑(2/2)
一面扣留郑成公不放,另一方面派遣栾书率领晋军攻打郑国。郑国只好派大夫伯蠲乞求晋国撤兵,但伯蠲被晋国杀死。
很明显郑国是倾向于楚国的,楚国不能袖手旁观,楚共王派遣令尹子重率领楚军攻打陈国。陈国多年来臣服于楚国,现在楚国攻打陈国,是用来牵扯晋军的兵力,以达到救援郑国的目的。
攻陷陈国以后,楚军又开始攻打莒国。之所以攻打齐国南面的莒国,就是为了截断吴国自海上前往中原的道路。郑国不敢怠慢,立即配合楚国的行动,发兵攻打许国。中原混战,岂能没有秦国的参与?秦国立即与白狄一起,组成联军攻打晋国。
渠丘之战中,楚、莒双方战斗激烈。虽然莒国战败,但楚国公子熊平被俘虏。子重害怕熊平被杀,答应撤兵,但熊平还是被杀。这年十一月,莒国的渠丘、莒城和郓城三座城邑被楚军攻占。
秦国、郑国的加入,让楚国人松了一口气。眼看着四面受敌,晋景公就有了息兵罢战的想法。那个在晋国兵器库里被压的钟仪,每天以泪洗面,不忘楚国。晋景公也有些感动,就款待钟仪,让晋国使者和他一起前往楚国,表达晋国希望和平相处的目的。
晋国的善意,得到了楚共王的响应。这年十二月,楚国派遣公子熊辰回访晋国,也表达了楚国希望双方息兵罢战的意愿。
晋国既要与楚国交战,还要防范西方的秦国。楚国也是一样,既要与晋国交战,还要防范东面日益崛起的吴国。晋国、楚国一拍即合,很快达成了休战协议。但战败的莒国,不得不投靠楚国。
晋景公是晋成公的儿子,晋文公的孙子。在位期间,可以说功勋卓着。在与楚国争夺霸权的战争中,柳棼之战和颖北之战可圈可点,晋军战胜了楚军,延续了晋国的霸业。在鞍之战中,齐国被晋国打败,齐国俯首称臣。在邲之战中,晋军惨败给楚国。
因为邲之战的胜利,楚庄王成为春秋时期另一个霸主。但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楚军被晋军击败,楚国与霸主失之交臂。
晋景公晚年,虽然在郤氏、栾氏支持下,铲除了赵同、赵括一脉。但自此以后,晋景公就经常做恶梦,后来很快重病不起。
一次恶梦后,晋景公请来桑田巫占卜。桑田巫一番推测、掐算后,说晋景公吃不到新麦子了。也就是说,晋景公离死就几个月了。这可把晋景公吓坏了,赶紧派人去秦国请名医医缓。
医缓是秦国名医,虽然赶不上扁鹊、华佗、张仲景等人名气大,但在春秋时期是闻名列国的名医。秦桓公也很大度,并没有因为秦国、晋国连年交战而拒绝,而是让医缓去给晋景公诊治。
来到新绛,医缓给晋景公进行了一番检查,无非是望闻问切。虽然医缓不愿意直言,但还是告诉晋国君臣,国君已病入膏肓。病入膏肓这个成语,就是因晋景公病重无法医治,才流传下来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