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欺软弱怕强硬(1/2)
公元前577年,赵氏孤儿赵武二十岁了。为了体现对赵氏一脉的关心,晋厉公在朝廷上,亲自为赵武举行了弱冠之礼。
隆重的仪式结束后,赵武首先大礼参拜了晋厉公,表示感谢。然后又按着爵位、职务的高低,依次拜见了中军将栾书,中军佐士燮,上军将郤锜,上军佐荀偃,下军将韩厥,下军佐荀罃,新军将郤犨,新军佐郤至。此前,赵穿的儿子新军将赵旃已经去世。
作为晋国的新八卿,每个人都和赵武说了一些话。有的是在鼓励,有的是在挖苦,有的是在怀疑。不管怎么说,赵衰、赵盾、赵朔之后,赵氏一脉的新宗主赵武,即将出现在晋国政治舞台上。
这一年,在位二十七年的秦桓公嬴荣去世,儿子嬴石继位,就是秦景公。去世前一年发生的麻隧之战,使秦国失去了与晋国、楚国争霸的实力。能不能快速恢复秦国的国力,还要看秦景公。
郑国与许国的恩怨,仍然以战争的形式进行着。每每想到许国,郑成公就气不打一处来。许国不但收留和支持郑国公子姬班,还把叛离郑国的公孙申的封地给了姬班。当下的郑国,南不敢与楚国交恶,北不敢与晋国交战。但敲打许国,还是不会犹豫的。
这年八月,为惩罚不听话的许国,郑成公派遣姬喜,也就是子罕率领郑军攻打许国。子罕信心满满,根本不把许国当回事。
子罕攻入许国后,先派人给许灵公送去一封信。一国大臣给另一国国君去信,足见子罕对许灵公的蔑视。但许国君臣没有惧怕,许灵公回信质问子罕,盟主晋国都没有怪罪许国,郑国有什么权利质问许国没有参与攻打秦国?郑国有何理由攻打许国?
子罕又回了一封信,说晋国和楚国订立了和约,谁伤害了晋国,楚国就可以代为讨伐。那么不参加伐秦,就是对晋国的不敬。郑国是晋国的盟友,就要代替晋国讨伐不深明大义的许国。
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谁也说服不了谁。子罕的用意,可能想先礼后兵,达到恐吓许国,使许国屈服、投降的目的。但许国君臣不为所动。因为许国君臣,已经做好了应战的准备。
见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子罕率领郑军开始攻打许国。几十年来许国一直在晋国和楚国之间周旋,又经常被郑国攻打。几个重要城邑和国都,都做了各方面的防范和准备。尽管郑军耀武扬威,但郑军并没有占据上风。另外,许灵公还派遣使者前往楚国求救。
自与华元弭兵之后,楚国因为东边的吴国不断侵扰,对中原事务的关心程度大不如前。楚共王见到许国使者,并没有派兵。
为了防范郑国或其他国家的进犯,许国国都的城墙进行了加固和加高。加上许国进行了战前动员,许国将士在战场上非常卖力气。结果,子罕率领的郑军被许国军队击败,狼狈退回新郑。
作为春秋小霸郑庄公的后裔,郑成公坐不住了。本来想通过攻打许国出气,现在不但气没有出成,而且损兵折将,气更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